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非糖尿病老年患者术中血糖异常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王林, 王冉, 刘婷, 曹朋, 赵磊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3): 318-324.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03.009
摘要416)   HTML3)    PDF (2420KB)(8)    收藏

目的 分析非糖尿病老年患者术中血糖异常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11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607例非糖尿病老年手术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中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和Hosmer-Lemeshow检验验证模型预测效果,采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麻醉类型、手术时间、进入手术室血糖、年龄是术中血糖异常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术中血糖异常的预测公式如下:Logit P=-12.810+0.066 × 年龄+1.966 × 进入手术室血糖+0.008 × 手术时间-2.778 × 麻醉类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15,最佳临界值为0.76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00%和67.00%。Hosmer-Lemeshow检验的结果为χ2=5.557(P=0.697),模型预测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良好,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外部验证表明,该模型的灵敏度为77.01%,特异度为75.36%,总体准确性为76.56%。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为临床有效评估非糖尿病老年患者术中血糖异常发生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中等长度静脉导管置管不同尖端位置的效果比较
赵林芳, 蔡志云, 樊小朋, 姜凤娅, 赵磊, 赵锐祎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 (5): 517-524.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05.001
摘要1401)   HTML11)    PDF (1106KB)(53)    收藏

目的 比较中等长度静脉导管尖端位于不同位置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便利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月浙江省、福建省、江苏省、辽宁省共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Excel生成的随机数字将其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1的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试验组2导管尖端位于胸壁段腋静脉,对照组导管尖端位于腋静脉远端。比较3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包括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渗血、渗液)发生率、因并发症拔管率、导管留置时间、拔管后血管内膜异常率。结果 共纳入384例患者。试验组1、试验组2和对照组的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9.93%、14.63%、34.17%,因并发症拔管率分别为2.13%、4.07%、13.33%,导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2.00(8.00,19.75) d、12.00(8.00,21.00) d、10.00(6.00,17.75) d,拔管后血管内膜异常率分别为0.75%、1.69%、6.36%,3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因并发症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试验组1和试验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关于导管留置时间,仅试验组1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 结论 中等长度静脉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或胸壁段腋静脉时,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留置时间较长,临床应用效果更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新生儿通气管道固定方法的改良及应用
李娟, 卢瑞存, 时富枝, 石彩晓, 赵磊
中华护理杂志    2019, 54 (9): 1434-1435.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9.09.032
摘要591)   HTML2)    PDF (968KB)(24)    收藏

目的 改良新生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管道的固定方法(以下简称改良固定方法),并探讨其在新生儿CP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内科CPAP患儿100例,将2018年7月—12月的CPAP患儿作为试验组,2017年7月—12月的CPAP患儿作为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固定方法固定CPAP管道,对照组使用固定帽固定CPAP管道。分别比较两组患儿睡眠时间、CPAP通气时间,管道脱落、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同时问卷调查46名医护人员对改良固定方法的评价。结果 试验组患儿睡眠时间、CPAP通气时间高于对照组,管道脱落、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一致认为改良固定方法更简单,患儿舒适度更高,通气效果更优。结论 改良固定方法能减少患儿管道脱落、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增加患儿睡眠时间和CPAP通气时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